附件1
2015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指南
A类 德育决策咨文研究课题
【说明】德育决策咨文研究课题的一般要求(特殊说明的除外):
资助经费:教育厅资助3000元,单位不低于1:1配套;
课题年限:1年;
结题需交:①《课题研究报告》;
② 相关工作的《意见》、《方案》、《大纲》等草案或《专项工作调研报告》、《特定对象发展报告》等成果。
1. 福建省学校德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研究要点:总结回顾“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经验和成果,针对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制约德育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强和改进福建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建议,形成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成果形式:形成《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2.“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性,探讨构建全省大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衔接、三个课堂横向贯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涵养和价值资源。
成果形式:草拟《关于建立完善福建省学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同机制的实施意见》
3.福建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
研究要点:把握“十二五”以来福建省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成果形式:形成《福建省中小学生发展报告》
4.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研究要点:总结“十二五”期间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成绩和经验,针对“十三五”期间我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明确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目标,提出主要工作举措。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5.福建省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科学设置探究
研究要点:梳理当前我省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现状,分析专业技术岗位科学设置的基本要素,提出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科学设置的方案。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中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科学设置方案》
6.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创新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系统梳理与总结近年来我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有效做法,借鉴境内外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研究改革创新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探讨如何凸显校园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和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中小学校园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
7.中小学生主题班队课规范化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系统梳理学生从新生入学至毕业过程中主题班队教育活动序列,并制定活动参考方案,提供具体活动案例,促进学校规律性地把握中小学生德育的契机,提升主题班队课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中小学生主题班队课教育活动指南》
8.中小学时事教育课规范化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研,掌握现阶段我省各地中小学开展时事教育课的总体状况,总结“时事教育课”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推动“时事教育课”规范化建设,如何把时事政策教育内容贯穿到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 》、高中《思想政治》等学科的课程教学中,使其成为系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骨干课程 提出决策咨询建议,最终形成指导性文件。
成果形式:形成中小学“时事教育”课规范化建设文件
9.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我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运作的现状与问题,围绕深化组织机制、内涵发展和支持保障系统提出框架建议与实施策略,整体规划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具体包括:指导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化师资培训和工作督导,跟踪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规范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工作,促进学校与社会心理疾病治疗机构的合作等。
成果形式:形成“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决策建议报告
10. 学校心理辅导师工作规范与绩效考评办法研究
研究要点:调研当前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师工作情况,梳理学校心理辅导师的角色职能、工作内容、基本流程、伦理准则等方面的规范化要求,开发制定绩效考评办法。
主要成果:草拟《福建学校心理辅导师工作规范与绩效考评办法》
11.福建省学校德育工作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国内外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开展德育工作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研究开展学校德育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方法及指标。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学校德育工作项目绩效评价方案及指标》
12.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现状调研等,分析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所需的组织、经费、队伍、制度等保障措施,研究尚存在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构建全方位、科学化、长效性的大中小德育一体化的保障体系,并提出决策建议。
成果形式:形成“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保障体系建设”决策建议报告
13.福建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把握福建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分析制约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各方通力合作、协同推进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提出决策建议并形成政策文本。
成果形式:草拟《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14.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研究要点:总结“十二五”以来福建校外教育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研究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校外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五年行动计划》
15. 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的研究
研究要点:分析当前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构建不同学段学生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的内容体系,研究地方及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的推进策略,就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实施途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主要成果:草拟《中小学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优秀成果集》、《中小学研学旅行和职业体验教育指导意见》
16.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以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为切入点,研究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和外显行为特征,探索高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的基本内容、方法和保障机制等。
主要成果:草拟《福建省高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办法(含评价标准)》
17.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分析开展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及核心要素,研究新时期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保障机制以及评价指标。
成果形式:草拟《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含评价标准)》
18. 教育系统新媒体群组织体系与评价机制研究
研究重点:通过对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群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探索教育系统新媒体群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具有新媒体群特色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新媒体群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突出问题的解决策略,从理论和操作层面提升教育系统新媒体群绩效管理的质量。
研究成果:草拟《福建省教育系统新媒体群组织体系顶层设计架构及制度规定》、《福建省教育系统新媒体群评价机制及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19. 中小学生成长数据平台建设的发展与规划研究
研究重点:以网络发展规律、学生用网规律以及教育改革规律为遵循,研究总结泉州五中等学校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记录空间等数字化教育管理体系的经验做法,研究学生成长数据平台的建设定位和规划重点,为客观真实地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主要成果:草拟《中小学生成长数据平台建设发展规划》及《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20. 中小学网络德育工作方法研究
研究要点: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方向为切入点,研究中小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收集典型案例,编写中小学网络德育工作指南,形成制度化建设方案。
主要成果:草拟《中小学校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指南》
21. 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成果及专家数据库建设
研究要点:在梳理近三年来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从基础理论、现状研究、改进对策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从专业特长、研究方向、主要贡献等角度梳理相关研究专家情况,建成能多条件搜索的数据库。
主要成果:初建《福建省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成果及专家数据库》
22. 福建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结合我省各地、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案例,调查分析新形势下中小学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和难点,研制中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手册等,规范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良性发展。
主要成果:草拟《福建省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手册》
2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研究
研究要点:通过国内外比较研究、现状调研分析,梳理国家、我省颁布的政策文件中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总结典型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构建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功能发挥的长效机制。
成果形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建设”决策建议报告
B类 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说明】根据课题选题参考要求,自拟题目申报。
资助经费:自筹
研究年限:1年
结项需交:①《课题研究报告》
② 公开发表论文1篇
(一)中小学(含幼儿园)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从中小学生(或幼儿)的身心成长和认知规律出发,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聚焦当前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在德育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德育、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等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二)中职德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围绕“准社会人”、“准职业人”的培养,聚焦当前中职德育工作的难点和瓶颈问题,重点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在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主导作用、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生涯规划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德育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德育、企业文化融入等方面开展探索和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小学(含中职校)侧重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针对性的实践研究,包括学校心理健康三级预防系统建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建设、心理辅导室功能开发、班主任心理辅导、课堂心理辅导、心理活动项目设计、家庭心理辅导、不同需求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等。
(四)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类课题选题参考
围绕实施教育部“蒲公英”校外教育行动计划,就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管理、校内外衔接、校外教育品牌活动与项目建设、校外教育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校外教育机构运行模式、校外活动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应对推进校外教育工作具有普遍价值,可复制,可推广。
附件2、附件3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