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这个令人深感悲痛的日子——四川8.0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许多孩子就此结束了他们花样年华。在这次营救中,多少焦急的目光集聚现场,等待着奇迹出现。可是有些自然灾害确实很难彻底避免,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从此破碎了。特别是北川中学在新学期开学之际,以往那些熟悉的面孔已逝过半,但也有这样一所中学,2000余人却无一伤亡,这样的奇迹如何出现——重视平时防震减灾的实战演练。正因一次次的演练,才能创造出1分36秒的奇迹。为了防止灾难重演,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在周四、周五进行防震减灾应急演练。
周一,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演练的各项措施,校领导与各年段段长、班主任召开会议。在会上,认真布置了演练的各项工作,分工极细,重点突出。
周四上午9:30眼保健操暂停。其目的在于熟练动作,缩短耗时,为周五的正式演练做准备。第一,班主任发生警报即喊一声“地震啦”。第二,警报发出后,在10秒内务必完成以下这些动作。①以最快速度将瓶(罐)装水放入书包(桌上的用品不收);②入门第一组的第一和最后一桌的各出一名同学头顶书包关电源和开门;③每组的前2桌和后2桌的靠门的同学头顶书包分别蹲在前台和后台,并往出口处靠近;④其余同学立即头顶书包就近蹲在桌下。第三,在第一次演练准备结束后再重复一次。同学们个个认真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确保每个防御动作准确无误。
周五,上午9:30正式演练拉开序幕
下课铃一响,班主任立即进行室内就地应急避险。
铃声一结束,同学们立即进行紧急疏散,教师组织学生头顶书包有序地冲出教室,按照疏散路线各班都在1分半钟内跑到指定位置集中。到达集中地后,每个学生都头顶书包下蹲,直到广播发出解除信号才起身。
在这次演练中,各班主任还认真做到了以下几点,确保了演练顺利进行:
(1) 当天上午让学生准备1瓶(罐)饮用水。
(2) 班主任和当堂任课教师组织并跟随学生疏散,年段长在楼梯口指挥疏散。
(3) 疏散中若发现有学生摔倒(不论认识该生与否),教师应立即高喊“停”,直到该险情排除后再继续,以达到演练零伤亡。
(4) 演练不因当天活动结束而结束,每次的升旗和做操的集合都是紧急疏散演练的一部分,让学生重视起来,树立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切实和认真地做到在升旗和做操时能在最短时间内集合完毕,养成习惯,提升应急避险、逃生存活的能力。
(5) 有顺序地疏散,下楼时,不准学生在楼梯或走廊互相拥挤,避免跌倒。
(6) 疏散过程中,迅速、有序前进,不慌乱奔跑,不争先恐后。
(7) 各班负责人立即清点人数,向段长报告,再由段长向指挥部报告。
通过这次演练,同学们充分意识到“时间就是生命”,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互相礼让的传统美德,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