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发挥优质初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漳州二中部分优秀初中老师响应号召,于2024年4月30号赴漳州市高新区古县中学开展送培送教帮扶活动。此次送教下乡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同课异构和评课研讨。
本次送培送教帮扶以同课异构为主。双方教师就同一个课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深耕课堂,共同探讨课堂教学艺术。
同课异构的授课内容为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2 Section C。

漳州二中黄燕惠老师认真研读课标,解读文本,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一节精彩的阅读课。创设完整主线,设置真实情境,即Michael和Kangkang互相邀请对方参加晚宴,引导学生分别帮助Michael和Kangkang在参加派对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环节层层递进,主要围绕学习、谈论餐桌礼仪的教学目标,先引导学生认识餐具,掌握生词,接着讨论用餐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头脑风暴,讨论其他餐桌礼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整节课设计巧妙,渗透听、说、读、看、写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古县中学洪艺虾老师基本功扎实,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口语流利。教学设计新颖独特,教学环节紧凑。读前,由中国餐桌礼仪导入,认识中西餐各种餐具,读中,深入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进行主题意义探究。读后,区别中国餐桌礼仪文化,弘扬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实现育人目标。洪老师处理各个环节都那么沉着,自信,给师生们呈现了一堂令人意犹未尽的精彩英语课堂。
古县中学的九年级英语蔡凤华老师和漳州二中的钱宜璐老师围绕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3 这一主题开展了两节风格截然不同的同课异构复习公开课。
漳州二中钱宜璐老师则采用话题复习模式,新颖有创意。她针对“fashion show”这个话题,在班级里卡站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时装秀,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句型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时装,并上台表演。钱宜璐老师还充分利用了思维导图、游戏、美图秀秀等工具,使这场云时装秀别具一格。

古县中学蔡凤华老师以the Tang costume 为引子,重点复习了Section C的内容,重点词组和宾语从句这一句型。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练习、小组讨论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极大地巩固重点知识。

漳州二中李小钦老师利用自编的排球操结合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协作能力。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热闹的课堂氛围。本课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流畅,科学安排练习密度,能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时对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亮点:利用贴纸在巡回指导学生中实现分层,因材施教。

古县中学吴小燕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富有亲和力,课堂教学设计合理、流畅。活泼动感的热身操、基本环节的游戏以及体能练习都能切身感受到学生的运动乐趣,学生也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掌握技术动作要领。本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和多媒体的有效融合,能够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及时给予多方面的评价。亮点:利用音乐贯穿课堂,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漳州二中黄凌燕老师则通过播放“垃圾袋设计的礼服”视频,引发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有机物与无机物元素组成的区别,再通过相对分子质量的比较对有机物进行分类,简要介绍高分子有机物的特点;通过实验视频展示了热塑性与热固性的区别,引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介绍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的特点,让学生体验到合成材料为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白色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积极回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古县中学蔡志忠老师进行《有机合成材料》授课时,先通过表格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特点,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结合生活实例,介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典型代表物质,对比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合成材料的优劣;最后分析了“白色污染”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语言幽默诙谐,形象生动,让学生领略到不同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渗透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凸显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漳州二中柯国明老师则通过播放沙特洪水的新闻视频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并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严谨的逻辑链条呈现教学内容,并辅助以学案,讲练结合及时总结,使本次的专题复习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让学生学有所得。

古县中学沈思婷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2024年春晚的沈阳、西安、喀什、长沙四个分会场的气候特征差异作为切入点,分析四个区域气候的形成具有哪些影响因素,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汇报和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上,沈老师能根据自己对教材、课标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专题复习的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重新组织和调整。沈老师的课堂展现出别开生面的精彩,同时也体现了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强大的亲和力。

同课异构结束后,双方教师齐聚一堂,就自己的公开课的教学思路、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课后反思进行了经验交流,深入探讨了上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同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了交流,促进了双方教师的成长。参与听课的老师纷纷对公开课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价。送教下乡不仅促进了两个学校开课老师的教学经验的交流,也是一次思想之花之间的碰撞与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