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段诗歌创作作品展
当墨香与春色交织,当少年心事化作纸上星河,初三年段语文组发起的“青春之诗”现代诗创作活动在初春时节掀起层层涟漪。这场文学之旅,以“青春”为舟楫,载着学子驶向诗意的深海,在方格纸间耕耘出姹紫嫣红的精神原野。
“我们期待看见课本之外的星辰。”初三语文组备课组长苏小菊如是说。在试卷与习题构筑的日常里,语文组特意为初三学子开辟出一片“诗歌自留地”,鼓励他们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露珠:或是晨读时掠过窗棂的鸟鸣,或是晚自习揉碎在草稿纸上的霞光,又或是奔跑时从指缝溜走的风。
令人惊喜的是,少年们的笔尖竟流淌出超越年龄的哲思。跳脱常规的想象,如同打破玻璃幕墙的藤蔓,让钢筋水泥的校园透进诗意的天光。
为激发创作活力,语文组开展“诗意校园”活动,师生共赏经典,激发创作灵感。课堂上,教师指导诗歌写作技巧,课后设立“诗墙”,展示学生佳作。同学们在诵读与创作中,感受之美诗意,让校园充满诗意与灵动。
青春的诗不在远方,而在你们攥紧又松开的掌心,在走廊拐角的某个瞬间。三年的校园生活如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荡起层层创作波纹。原来诗歌不是神坛上的贡品,而是我们与生活对话的密语。
经过多轮匿名评审,最终33篇作品脱颖而出。这些诗作被制成泛着淡雅墨香的“青春诗笺”,展示于教学楼连廊,随风轻舞的纸页间流淌着少年独白。
最动人的不是技巧,而是那些猝不及防的真诚。这些文字如同万花筒,折射出繁重学习生活中依然倔强闪烁的文学微光。
诗歌盛宴暂告段落,文学的种子已然播撒。
“诗歌让我们重新发现彼此。”初中语文教研组长邱惠琳总结道,“当看见那个总低头做题的孩子笔下生花,我们突然意识到,再繁重的学业也永远无法禁锢灵魂的飞翔。”此刻,校园里的新枝正在抽芽,仿佛呼应着少年笔下的预言,所有被诗句亲吻过的青春,终将在多年后突然盛开。
供稿供图|黄禄豪、苏小菊
编辑排版|黄禄豪
初审初校|冯碧凤、林淑芬
复审复校|陈明贵
终审终校|吴立新
推文出品|学校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