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教师论坛|王创新:艺术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
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美术教研组组长,漳州市教育学院兼职教研员,漳州市教育画院党支部书记,闽南师范大学教育实践校外指导教师,发表CN论文5篇。
艺术教育对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主要贡献,是在于激发个人潜能与创造力,中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多学科融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不再单纯是技能教育或知识教育,而是站在美育高度,以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为目标,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提升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

与前来参加福建省高中教师
规范化美术教学培训班学员
合影留念

指导实习生
强调在滋润浸染中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与感知,摒弃急功近利,回归美的真谛与育人真义。通过开设课程、开展活动、挖掘学科美育功能等途径,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课堂美育渗透
教学教研中,注重艺术与多领域相互关联,课程设置更注重跨学科,如将数学中的几何与伊斯兰艺术的几何图案、生物与文艺复兴雕塑的解剖知识相结合、历史和美术相结合、文学与美学相结合、战争与环保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当中渗透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同时强调艺术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

参加省级教学开放活动

对接指导兄弟学校教师

参加漳州市美术教师座谈交流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让学生如“走进”名画、获得作品的数字信息,以及得到人工智能的实时反馈与个性化学习路径。

人工智能赋能美教研讨

到古城记忆馆给新教师
讲漳州故事

帮助参赛教师磨课

出席福建省基础教育师资
“下沉式”美育培训大会
包括审美感知(让学生认识美);创意实践(鼓励创想并实践);文化理解(理解艺术内涵,培养文化自信与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通过教学、教研及实践活动深入落实。

漳州市高中美术
中心城区区域教研

福建省中小学美术学科
专题教研活动

土特产包装设计课程
尊重学生差异,提供个性化引领与指导,完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成长通道,同时开展多样化艺术课程与活动,培养创新思维与创造活力。

雕塑

雕花
供稿 | 王创新
供图 | 王创新
编辑 | 林晋香
初审 | 詹建宏
复审 | 陈明贵
终审 | 吴立新
出品 | 学校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