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校特制定系列管理制度,请您认真阅读相关内容,与学校一同承担起监督、管理和教育孩子的职责。
01手机管理篇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学校提出如下手机管理的建议与要求:
1.学生不得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如因特殊原因需带手机进入校园,须履行书面申请手续和遵守统一保管的相关规定。
2.严禁学生在校园内任何场所使用智能手机,如有违反,暂扣手机、责令做出书面检讨,并由家长填写扣留单,由年段统一保管至学生毕业,再由家长领回手机;违规携带或使用手机,不服从学校管理者,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3.为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根据自愿原则,学校可为学生办理“电子校牌”(具语音通话+校园一卡通功能,语音通话需在电子班牌或借公话机插卡使用)或“学生手机”(关闭上网及游戏功能,只能在学校允许的时间段拨打或接听电话)。
4.学校各年段办公室及保卫科的固定电话均为学生免费提供,学生如需联系家长,经老师同意后即可使用。
5.学校积极开辟社团活动时间、空间,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选择参加任何社团,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远离手机,健康成长。
6.家长应指导和监督学生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长、时段和浏览内容,教育孩子在网络上合理交友、合理规划使用手机。
7.家长们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提升家庭亲子关系,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避免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防止在手机管理过程中出现“打、骂、摔”等粗暴行为,坚决避免发生极端事件。
02睡眠管理篇


为保障我校学生的充足的睡眠时间,加强睡眠管理,护航学生身心健康,学校特提出有关睡眠管理的建议与要求:
1.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学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
2.引导学生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中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2:00,一定要保证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8个小时。
3.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学校作息时间。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每天12:50-13:40必要的午休时间。
4.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学校继续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5.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将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班主任老师将统筹好学生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
6.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03读物管理篇


学校一直重视书香校园建设,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进校园的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等基本标准。为将读书落到实处,学校特制定读物管理制度:
1.营造阅读氛围。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2.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学校或市区等开设的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奖励。
3.科学推荐读物。学校负责组织本校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4.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成效。
5.建立督查机制。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由学校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把关,明确价值取向和适宜性把关要求。
6.发挥家长作用。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倡导亲子阅读,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向家长倡议: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走走,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培养从小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不适当的书籍要及时禁止阅读。
04作业管理篇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减负”工作的指示精神,学校提出如下作业管理的建议与要求:
1.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强化作业统筹,注重作业设计,规范作业布置,严肃作业批改,落实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保证学生作业适量适度,初中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2.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和晚自习作业辅导工作。每天晚自习各班级都有教师在教室辅导,有闽南师大志愿者为学生提供作业帮助和指导,行政值班领导楼内巡查,保证自习学习质量,尽量帮助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
3.请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好居家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和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协同学校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作业。
4.家长指导要注意策略。孩子学习中需要帮助时,家长指导要注意方法,以启发思考和提示为主,进行有效陪伴,而不能利用手机等去查看作业,不加思考;若指导有困难,请主动与老师联系,寻求老师的帮助。
5.建议家长不要凭自己的感觉随意给孩子布置作业,加重孩子学习负担。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给孩子大量报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增加孩子身体和心理负担。
6.坚决禁止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留作业,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情况发生。
7.家长要积极营建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一个学习型的家长必定能培养出爱学习的子女。
05体质健康管理篇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要求,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确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学生意志、拥有健全人格,学校特制定如下体质健康管理规定:
1.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确保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2.每年举行两次运动会,分为春季趣味运动会和秋季田径运动会。春季趣味运动会一般以团体赛为主,体现趣味性。秋季田径运动会个人赛与团体赛相结合,以个人赛为主,体现竞技性。
3.坚持每天两操一锻炼(大课间跑操、眼保健操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体育锻炼),所有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向全校师生开放,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活动。(课间跑操30分钟,下午第四节40-45分钟,课间眼保健操10分钟)。
4.开设体育选修课,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加强学校各专项运动队训练,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拓展学校游泳、篮球等体育传统项目的提升渠道。
5.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和优秀率。
6.预防近视,定期更换教室电灯,增强教室灯光照度和亮度,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规范健康体检制度,每学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规定,携起手来形成强大的家校共育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