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思维 以研共成长
——福建省初中数学学科第四批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第四次研讨活动
10月13日,福建省初中数学学科第四批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第四次研讨活动在漳州举行。活动由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我校承办。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数学教研员张弘、漳州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奇南,漳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家辉,相关地市初中数学教研员,福建省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的教师代表及参与研究的骨干教师等,出席活动开幕式。开幕式由漳州市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曾丽萍主持。
姚家辉书记、校长致辞,代表学校向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教育同行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省普教室及各个基地校提供交流、指导的宝贵机会表示衷心感谢!
王奇南院长致辞。他向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教育同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自己也是第一批基地校的受益者,在基地校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也带动了身边许多教师共同进步;希望与会教师多参与,多学习,有更多收获。
张弘教研员致辞,对全省各地领导、专家和教师出席现场会表示欢迎,对组委会细致周到的筹备工作表示感谢。他提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新评价的观点,要加强评价研究,通过评价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打造智慧课堂。
教研交流
开幕式结束后,第二个环节的活动随即展开,由各基地校老师进行研究分享:
漳州市第二中学林燕青:《评价落地课堂生花-小升初衔接课<神奇的a>案例分析》
林燕青老师首先代表团队感谢基地校这个平台,给了大家提升进步的空间和机会,其次简单回顾小结了近两年基地校的研究历程,梳理介绍了研究过程中研究课例的流程:备课-课前说课-集体磨课-公开课-课后反思;依据核心素养,对标关键教学点,优化教学设计,进行课堂评价,师评生评,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完善评价量表,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打造高效课堂。接着对<神奇的a>进行案例分析,主要从教学目标、前测的目标及测量结果分析、基于前测的教学定位与处理、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与评价反馈、单元能力水平提升评价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条理清晰,简洁精炼。
金良块老师在讲座中展现了课堂中知识点的问题串是否科学性和价值性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时回应,以引发学生的注意与思考,对课堂的成效进行总体评价及学生个案成长分析,从而达到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陈韵老师的报告从五个方面:1.基于新课标要求的课堂评价2.前期课堂学习评价工作简单回顾3.前期工作中有待改进之处4.本阶段评价工作的推进5.下一阶段工作方向,对学校关于“初中数学函数与方程模块课堂教学实践评价”课题的开展以及下阶段工作方向做了详细汇报。陈老师代表学校感谢省教研室为学校搭建平台,指引方向,引领老师们一次次的尝试与改进,让每一位教师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去反思教学,去关注学生的成长,真正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陈老师的讲座让与会老师深刻感受到评价没有终点,但它无处不在,教学相长,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思考不停歇!启迪智慧,感受数学思维之美,温暖的点评,感受数学育人之美!风景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一路追寻!
专家讲座
第三个环节,邀请到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郭少榕为老师们带来《结构化研究系统性成果提炼:让中学数学教师走向品质研究》的专题讲座,郭少榕老师是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社科系列研究员(正高);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指导专家;获得2020年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理论成果多篇发表于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刊物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多次转载等。
郭少榕主任提出“教师的成长路径为实践+学习+研究+反思”,其中通过课题研究,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很有意义。以《“双减”背景下,指向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初高中衔接》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以小学数学计算领域教学为例》两个课题为例,生动讲解,让大家深入理解。
主要包括:1.研究目标聚焦,具体,可达成;2.借助内容结构图,生成清晰的研究思路,明确研究内容;3.真实而有深度的研究必备五步骤: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反思应用等。她鼓励老师们做课题,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走向有研究地实践提升教学胜任力,同时提升教师的经验总结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研交流
短暂休息后,下午的活动由福州市教育学院教研员高晓晴老师主持。继续由各基地校老师进行研究分享:
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林攀峰:《关注数学运算,重视多维评价》
林攀峰老师从“数学运算”,“多维评价”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学运算很重要,要关注多维评价意识,要实践落地;他的讲座体现了2022年版新课标中提出的“是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听完他的讲座后,深深意识到了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
蒋剑虹老师从作业的规划,作业的设计,作业评价反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一、研定作业目标内容:从教材分析到学情分析;二、明确作业呈现形式:课时作业先设定作业目标,作业目标再分必设栏目和选设栏目,必设栏目包括知识回顾、基础巩固和综合运用,选设栏目包括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三、构建作业设计框架: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与《数学课程标准》,借用省初中数学质量监测命题技术,构建了《作业规范细目表》和《作业编制规范表》,从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核心素养三个维度入手,系统思考与作业相关的各个要素,如作业目标、目标水平、作业难度、作业类型和作业时间等,对作业属性进行的全面细致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题目的选择、设计和编制;四、探寻评价反馈路径:1.关注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题目质量的评价反馈。2.关注了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表现的反馈。
胡碧莲老师从课堂教学评价设计及实施的意义;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框架;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例举;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余角和补角》的案例,使我们感受到源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情,设置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学习任务。教学中贯穿评价,教师通过评价不断发现学生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且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走向专业化。
漳州市教科院曾丽萍:《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曾丽萍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享:(1)目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优化“关键教学点”教学设计,在课堂评价实践中,逐步提升成员的各方面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探寻并收集针对不同“关键教学点”的数学课堂评价案例。(2)以《平行四边形 回顾与思考课》案例分析:首先展示教学案例收集一般流程,其次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课例开展过程
一、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前测的目标及测量结果分析:展示前测目标的确定和展示大数据收集下各题前测的结果
三、基于前测的教学定位与处理:基于前测结果的分析从而定位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完成本节课关键教学点所需的问题串
四、基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确定教学关键点中问题串里每个问题设计意图及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标准
五、基于教学目标的作业设计与评价反馈:利用小管家平台的数据评价学生作业的结果,既能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为错题的“会诊”找根源
六、单元能力水平提升评价:将本节课至于大单元主题背景下进行评价,即提出了本节课具有的亮点是:(1)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2)注重几何直观教学,发展严谨推理能力(3)丰富的述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从板书的设计和导学案的设计两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曾志勇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学习评价模型:包含:布卢姆模型;PISA模型;SOLO模型
(二)数学课程标准:阐述高中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水平”和“逻辑推理素养水平”中的3个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还阐述了初中课程标准对“学业质 量水平”和“推理能力”的要求
(三)知识学习理论:从(1)知识理解(2)知识迁移(3)知识创新这三方面的不同层次水平的涵义解释和具体表现进行阐述
(四)能力评价构架:结合关注概念的理解与解释、关注规则的选择与运用、关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确定推理能力在“知识学习技能掌握”“数学思维数学表达”
“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数学交流反思总结”四个方面的水平划分
(五)教学改进案例:展示课例《角的运算(2)》、《坐标与轴对称》、《角平分线的判定》、《5.4 相似三角形》在推理能力方面的改进标准
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