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学(闽南师大附中)于2022年9月24日,在学校敬业楼五楼学术会议中心举行第七次“学途”学术沙龙——“数字赋能,教育评价助力特色办学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学校党委副书记罗文旺,校长助理戴舟斌,教研室兼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苏玉红,办公室副主任陈明贵,总务处副主任黄龙兴,政治处副主任钟承兵,团委书记刘敏,漳州市中小学名师、优秀名师张丽玲,学途学术沙龙平台及相关课题组成员参加沙龙活动。本次主题沙龙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吴永传主持。

主持人先介绍沙龙活动及要求,随即举行“教师综合评价维度与实现路径”头脑风暴,参会老师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对我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赋能,完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紧接着进行省、市课题中期活动。首先,罗文旺副书记就大家“教师综合评价维度与实现路径”头脑风暴的发言,围绕自己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专项课题:“多元多样”教师评价体系的学科实践与探索(ZJKTZX21004),进行概要发言,提出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该课题研究的前期开展过程中感受到教师评价的改革难度及探究价值,破“五唯”需要“多元多样”的转向,但从何入手,结果是否公平有运用价值,如何增值性促进教师职业成长,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应有方向。课题组成员各自所在处室(部门)、年段、学科视角出发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一位教师?(如: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或是其他方面)谁来评?着重就教师评价中“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结果如何使用”提出阶段性总结,汇总形成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组到会成员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


随之,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学习分析视野下基础教育“多元多样”评价模式研究(FJJKZX21-517)课题负责人吴永传与大家共享——课题申报前期工作、申报书撰写要件及刚刚公示的2022年度课题申报情况、中标率、研究热点等,接着介绍自己负责的课题中期研究情况。汇报了研究工作主要进展:进行文献研究并将成果融入论文、课例、讲座、会商等教育实践;借助教育平台数字赋能教育评价;构建基础教育“多元多样”评价模式的框架;初步建立校本“多元多样”教师评价体系的学科模型等成果,已经发表4篇相关研究论文、举办3场省(市)级公开课,3场市级讲座,分析和提炼典型案例(课例)隐含的概念演进逻辑、积极价值诉求、师生评价素养构成及有效方式与策略等,将案例中析出的原理加以联结使之系统化。针对中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计划。


随后,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后服务的“五育融合”价值之实践路径研究(FJJKZX21-101)负责人戴舟斌向大家汇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进行文献研究,整理分析课后服务、“五育融合”的相关文献、工作基础,开展课后服务价值观、态度、需求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师生、家长课后服务价值观、态度、需求特点,构建课后服务“五育融合”价值观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重点工作是:联合闽南师范大学在全面推进课后服务的多主体(学生、家长、教师、社会)问卷调查,撰写中期阶段性成果汇报;进行课后服务行动研究,撰写案例报告;开展课后服务实践活动,收集案例素材。


沙龙第三议程是省级课题结题活动,福建省普教室课题:SOLO分类视域下地理课堂学习评价研究(MJYKT2020—062)课题负责人张丽玲老师向大家汇报福建省高中地理基地校工作开展情况,支撑项目的两个课题,一个已经结题通过省厅验收,另一个正在结题。具体做到——站稳课堂,立德树人;积极开展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做好两项省级课题研究;积极参加省市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取得漳州市一等奖,被推荐到省里参评省级成果奖;积极开展省市级公开课精品课;积极撰写论文(两年期间地理组CN论文达6篇)。集全校之力推动基地校培育创建工作,倍感欣慰!


本次沙龙还进行学校办学特色申报省级课题论证,大家对学校办学特色课题研究方法、申报要件及经验探讨进行头脑风暴,课题申报负责人陈明贵老师向大家介绍办学特色情况,——我校参与遴选申报的“体艺高中(游泳)”2022年7月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示范项目,培育期间3年,我们在培育福建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项目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需要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研究维度体系架构方面支撑项目落地。3年后省厅将对项目进行验收。沙龙参加者根据该项目进行头脑风暴,在课题申报、课题研究、资源利用、人员搭配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沙龙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流,顺利完成各项议题,完满结束。
(文:学途 图:张晨璐,杨文秀)
附: 漳州二中2022年9月24日第七次“学途”学术沙龙活动流程
主持人:吴永传(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
(一)介绍沙龙活动及要求:
1.“学途”学术沙龙系立足于我校实际,加强课题研究活动及基础教育层面的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梳理、传承与探究。学术沙龙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营造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原始创新的环境。
2.要求:沙龙活动参加者应该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的精神,宽松、自由、平等阐述个人观点,积极主动围绕“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这是第七次“学途”学术沙龙暨“数字赋能,教育评价助力特色办学高质量发展”主题沙龙。
(二)“教师综合评价维度与实现路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
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
※注意事项
1.事先向主要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提供与主题相应的材料(微信群)
2.材料不应当仅仅参考中国学者的态度,应当广而深,可参考实际案例,或类似案例,以事实说话
3.大家讨论偏离主题时,主讲人应当适当调整
4.参加者发言应当有序
※组织形式
小组人数一般为10~15人,最好由不同专业或不同岗位者组成;
时间一般为20~60分钟;
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三)省、市课题中期活动
1.漳州市教师综合评价专项课题:“多元多样”教师评价体系的学科实践与探索(ZJKTZX21004),课题负责人:罗文旺;
2.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学习分析视野下基础教育“多元多样”评价模式研究(FJJKZX21-517),课题负责人:吴永传
3.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课后服务的“五育融合”价值之实践路径研究(FJJKZX21-101),负责人:戴舟斌
(四)省级课题结题活动
福建省普教室课题:SOLO分类视域下地理课堂学习评价研究(MJYKT2020—062),课题负责人:张丽玲
(五)学校办学特色申报省级课题论证会
主题:学校办学特色课题研究方法、申报要件及经验探讨(头脑风暴),课题申报负责人:陈明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