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大附中(漳州二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依据“立德树人,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的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健体尚美”办学特色,突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发展。
一、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需要,按其功能特色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特色型课程四类,四类课程分块教学,体现基础型课程规范化、拓展型课程校本化、研究型课程领域化、特色型课程本土化;同时四类课程又相互渗透,构建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学校积极稳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编印《闽南师大附中(漳州二中)新高考选科走班手册》,开放所有12种组合供学生选择,体育、音乐、美术以及高二选择性科目有序实施走班教学。
二、突出拓展课程
我校依托雄厚的师资力量,组织师生开设拓展型校本课程。该课程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三大类、涉及八个系列、29门课程的体系。
其中学科拓展类涉及“人文与经典、语言与文化、科学与逻辑、科学与实验”等领域,如:《诗歌与酒文化》、《英语视听》、《广告语欣赏与创作》、《红楼梦》人物赏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思政教育》、《智慧与人生》、《高中教材中的物理学家简介》、《历史丰碑前的思考》、《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生活中的哲学》、《高中物理实验辅导》、《高中物理实验辅导》、《艺术生高考数学复习》、《学大师启示录》、《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高考数学解题技》等等;
社团活动类主要涉及“艺术与欣赏和体育与健康”等领域。学校现有近三十个艺体社团,开设游泳队、女子篮球队、男子篮球队、街舞社、乐社、书法协会、美术、动漫社、版画社、手艺社、话剧社、沙画社、拉丁舞社、水鼓社、模特队、器乐社、韵律操队、古琴社、吉它社、摄影协会、武术协会等等课程;
社会实践类主要涉及“社会与发展、技术与设计”领域,开设有:《人工智能初步》、《漳州旅游》、《生活中的仿生学》、《衣食住行中的生物学》、《生物与生活》、《生物在身边》等课程。
三、彰显特色课程
依据德树人目标,立足近80年老校的优秀文化积淀,结合“立德树人,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健体尚美,全面发展”办学特色,突出“进德修业”培养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系列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
四、完善劳动课程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制定《闽南师大附中(漳州二中)学生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闽南师大附中(漳州二中)学生志愿服务指导手册》,将劳动教育纳入课表,每周一节劳动课,开设3D打印、花卉等课程,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激发了学生劳动热情,增强了学生劳动技能、意志品质、思想素质、集体观念,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文明建设。
五、深化研究课程
学校利用课外活动开设研究型课程,该课程涵盖大学先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创新创客课程,其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7大类共29门。课程以导师制形式,带领小组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学术化的课程体系和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以项目带动任务,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体研究性课题如下:
总之,学校的创新教育为新课程理念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抓手”和“路径”。通过动手操作、协同探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基于创造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将在课程学习中找到乐趣,进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