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惠聪,1954届初中校友。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福建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泰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历任漳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漳州市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漳州(芗城)文联副主席,《金盏报》《故事集》《漳风》《漳州文化谭》副主编,参加国家科研项目“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任漳州卷、芗城卷的编辑。
主要业绩:1954年就读漳州市第二中学,初中时评为“三好生”,保送上高中。后身体不好休学,在漳州市合金厂、造纸厂当工人。由于业余文艺创作作出成绩,1960年被漳州市委宣传部选拔保送带薪到福州大学代培戏曲研究所编导班学习,肄业分配在漳州市芗剧院任编导。后调漳州市文联任负责人,主编《漳州文艺》。文革中受冲击,调东风电影院工作,文革后为领导小组成员。业余时间自学大学教材,学完《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及《汉语修辞》等,并潜心文艺创作,在国内外发表散文、小说、诗词、剧本、故事六百多万字,其中有长篇小说《在海峡那边》《虎纹山下(二中地名)》、中篇小说《僧尼泉》《卖花千金》《月皎皎》《车祸》、长诗《红旗越举越坚牢》、大型剧目《绣寿图》《红军入漳》《郑成功收复台湾》《掌上明珠》《彩蝶飞》;拍摄电视节目《邻里之间》《台湾阿婆看女排》《乡下囝》《外婆桥》《山前的水仙花开了》《看新娘》《台湾阿姐嫁我家》。《台湾阿姐嫁我家》获得国家文化部首届“蒲公英少儿文艺创作奖”,《台湾阿婆看女排》获全国曲艺会演优秀作品奖。创作闽南语歌曲100多首,其中《乡下囝》参加全国少儿文艺会演获奖后被推荐进入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受到彭冲、康克清领导接见,登上天安门参观。后又到台湾等地演出,中央电视台播映。《外婆桥》被编入大学、全国中学音乐教材,中央电视台播映。《两岸对猜》获奖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找无我的心爱(台湾国民党兵回乡题材)》被选为“金曲”制成VCD在全球发行。《燕子飞过墩》在两岸歌赛获奖后,在台北大剧院演出。20集电视剧《憨女婿与巧媳妇》在全国展映评比中个人获“全国十佳编剧”奖,中央电视台颁奖。热心采写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漳州各地视察的实况,编写演唱节目《习总书记有双温暖的手》,荣获福建省曲艺会演一等奖,今年由中央文化部推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结集出版《漳州水仙花》《蛇郎君与莲子脸》《水仙花盆景艺术创作》《复台剑》《飞刀女将》《山前的水仙花开了》《读史趣札》《水仙花故乡的儿女》《文化名城觅芳踪》《荥阳郑氏漳州谱》《海外漳州人》《延平王郑成功》《伟大的爱国者郑成功》《芗城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艺海淘珠》《芗潮剧社五十年》《漳台童谣》。
1996年秋起作为记者赴东南亚采风写作,诗文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为漳州市文联筹募六万元资金创立“郑子瑜文艺创作基金会”。一部反映台湾海峡亲情、呼吁和平统一的长篇小说《久渴的恋情》已经审定。自费创办漳州民间第一家《闽台族谱交流馆》,为30多姓氏侨台同胞寻找到祖地,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多次播出。
作家传略已被编入《中国文艺人才传集》《中国民间文艺家辞典》国家人事部《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文化部《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20世纪共和国精英全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均属正规渠道选送。曾被评为福建省十一名自学成才标兵之一,漳州市劳动模范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省委书记陈光毅为其授戴彩绸大红花。